Datre傳導 - 91 - 觀察者會比較,但不會批判
今天我們來談談「觀察者會比較,但不會批判」這個主題。在Datre的傳導中,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它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處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且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對外界的反應。這裡有一個基本的區分:我們可以比較事物,但不應該輕易地批判。這樣的態度不僅能幫助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還能促進我們的成長與學習。首先,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有些教學說「不要問為什麼」,而在Datre的傳導中卻鼓勵我們要問「為什麼」?這其實涉及到問題的深度和性質。當一些教學說「不要問為什麼」時,通常是指那些陷入無休止思考的「為什麼」,這種問法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找到實際的答案,甚至讓我們迷失在無窮的疑問中。而Datre所說的「為什麼」,是一種引發內心探索和反思的問題,它能幫助我們進入更深層次的自我了解。Datre告訴我們,這些問題的目的是促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真正的內在,而不是對外界事物的否定或拒絕。
Datre進一步解釋說,我們並不需要放棄信念、書籍或方法,因為這些東西在某個階段是幫助我們理解現實的工具。它們能幫助我們進行比較,了解不同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找到自己的立場。當你讀一本書,或者接受某種思想的影響時,你並不是要全盤接受,而是可以從中選擇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進行內化。這就像是比較不同的事物一樣,我們並不是去批評它們,而是去觀察它們有何異同,並從中學習。這樣的比較是一種開放的學習過程,它讓我們有機會對自己的信念系統進行修正或升華。
至於比較與批判的區別,這是Datre強調的另一個重點。比較是客觀的,它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否定某種觀點或者某個人。比較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差異,並從差異中得到啟發。比如,你聽到一首歌,你可能會覺得它比其他歌曲更有吸引力,這是一種比較,但它並不包含任何評價。你可以在不喜歡某幅畫的情況下,感覺到自己對另一幅畫的喜好,這也是一種比較的過程。
而批判則完全不同,批判是一種閉塞的思維方式。當我們對某件事物進行批判時,我們通常會在心裡做出判斷,認為這個事物是錯誤的、無用的,甚至是不值得關注的。批判會讓我們無法再從這個事物中學到任何東西,因為我們已經將它劃定為「錯誤」或「不值得」。這種態度阻礙了學習的可能性,也讓我們無法從各種不同的經歷中獲得成長。
與此相對,作為一個觀察者,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當我們看到不喜歡的事物時,應該問自己「為什麼我不喜歡它?」這樣的問題會引發深入的思考,讓我們能夠從自我反思中得到更多的啟示。這樣的態度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還能促進我們從各種經歷中吸取經驗,進一步提升自我。
在這個過程中,問「為什麼」變得尤為重要。為什麼小孩子總是那麼喜歡問「為什麼」?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知道一切事物背後的原因。當我們長大後,往往會因為社會、教育或者文化的影響,漸漸放棄了這種探索的態度。Datre鼓勵我們,不管年齡多大,都應該保持這種天真的好奇心,勇敢地問「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幫助我們探索外界的真理,還能幫助我們揭開內心深處的疑惑,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與動機。
當我們問「為什麼」時,我們是在進行一種自我探索。我們可以向別人提問,也可以向書籍尋找答案,甚至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問題會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更深的思考過程,並促使我們對世界和自己有更全面的理解。當我們得到了某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才能真正感到內心的平靜和安慰。
然而,解答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時候,某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浮現。就像Datre所提到的例子,有些人可能需要幾年才能解開當初未能解答的問題。這告訴我們,探索的過程是漫長的,但只要我們持續問「為什麼」,這些答案最終會到來。重要的不是答案的快慢,而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的成長與變化。
總結來說,Datre在這篇傳導中提醒我們,要學會區分比較與批判,並鼓勵我們保持對「為什麼」的好奇心。通過比較,我們可以增進對世界的理解,並從他人的經驗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而通過問「為什麼」,我們能夠進行深層的自我探索,最終揭開自己內心的真相。這一切的過程,都在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並且成為一個不斷學習、成長的人。
Datre對話 1~50
Datre對話 – 51 –100
Datre傳導 - 101~150
Datre傳導 - 151~200
Datre傳導 - 151~200
Datre傳導 - 91 - 觀察者會比較,但不會批判
QingQing: 有人問我:外界很多教學都說:不要問為什麼;但在Datre的傳導中卻要我們問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呢? - 我不知道那些教學中說的「為什麼」是什麼「為什麼」? 因此今天找到這一篇,翻譯給大家。
問題:我理解我們需要知道: 「我是誰?」 - 同時也瞭解:為了知道「我是誰」,我們要忘掉所有的信念,書籍和方法。沒有恐懼的,與真正的自己活在當下。在這個過程中,還有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嗎?
DATRE:首先,你不需要放棄任何東西。你並沒有必要拋棄信念和概念。這場遊戲的名字是:去探索你感興趣的「東西」。
如果你對書籍感興趣,那麼就去讀讀看,看看別人眼中的」現實世界」是什麼 - 這都ok。你可以從中做比較,比較別人眼中的現實世界和你眼中的現實世界有什麼不同。這可能會幫助你從中改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你發現一個作者的思維模式與你的非常接近,你們在很多方面都「同意」彼此,那麼就去多讀讀那個作者寫的文章。因為在他寫的文章中,很可能會涉及到一些你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內容。
你看,我們這樣說是因為:這些內容可能是還沒有被帶入你的物質結構中,進入頭腦中的內容。你並不需要把所有的東西拋棄,我們可不是讓你們天天「空空空」。當你閱讀某本書籍或經歷某個體驗時,它們都與你現在的「信念系統」相關。在物質層,你無法不存在于信念系統之下。你必須要有這些和那些的信念。
你們的信念與當下的「感受」有關。很多時候你會說: 「哦,我忘掉了!」 - 這樣的情況可能將會發生的越來越頻繁,因為這與來到地球上的「新能量」有關。它會對很多人產生影響。這種能量比較「強勢」,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會忘掉一些非常簡單的事情。
ok,把話題轉回來,我們談談「比較」。當你聽音樂的時候,你會說: 「我喜歡這首歌,它聽起來很獨特」 - 這首歌比你以前所聽到的更加獨特。你會看著一幅畫,然後說: 「我不喜歡這個,我喜歡那個」 - 這就是比較,但不是「批判」。同樣的,你也可以比較書籍,哲學等等。
有時,你甚至會在電視中找到你需要的內容。 比如Aona看電視時,突然轉到一個台,聽到了一句話。這句話能夠讓她「顫抖」,因為這句話對她來講非常重要。它可能與Datre中的某些資訊相關,也可能會糾正Aona在當下對自己的看法。
因此你看,你們所做的就是「做比較」。真的,觀察者在大部分時間都會「做比較」,但是…他們不會批判。一個觀察者是不會批判的。觀察者「覺察」,然後將覺察到的與自己的思維模式和信念系統相比較,最後從中學習。這就是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看到一個狀況後,就會「批判」它。你無法從「批判」中學到東西。當你批判時,你馬上「關閉」了所有的可能性。你看著這個情況說: 「不,這是錯的!」 - 然後主題就結束了,你就不會再往下探索了。反之,如果你看著某個情況,你說: 「我不喜歡它。好吧,為什麼我不喜歡它呢?」 - 你看,你的問題將會幫助你。你們能夠發現:小孩子是喜歡問問題的。他們常常問: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 這常常會激怒大人。於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時,越來越不願意再問: 「為什麼?」了。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那麼你就要去問。你可以問一個人,從書中查詢問題,或者問自己。只要你有問題,除非獲得答案,你就不會真正「安心」。
有時獲取答案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就如同John,最近才獲得了一個幾年前他就想解決的問題的答案。
因此你看,你是不會忘記的。所有的「東西」都在那裡,只要你願意去問為什麼。你不需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拋掉。保持問「為什麼」吧。因為,這些問題能夠幫助你找到」你是誰?」。 謝謝,我們是Dat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