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re傳導 - 103 - 人格單位與改變
今天我們來談談人格單位與改變的話題。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涉及到我們如何理解和體驗自己的不同人格,以及如何通過觀察和選擇,促進自我覺察和成長。首先,我們可以從一個有趣的故事開始,這是QingQing在翻譯過程中提到的:她最近感到內心有一股「東西」在蠢蠢欲動,彷彿想要換一個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股情緒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她甚至開始對身邊的動物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她對兩隻狗的反應各異,其中一隻狗憂鬱到讓人感到無聊,另一隻則活潑到讓人受不了。這讓她開始反思,為什麼動物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她突然明白,自己內心那股「蠢蠢欲動的東西」,其實就是她在面對不同情況時所表現出來的「人格」的變化。
這段故事揭示了人格的多重性。我們每個人其實擁有許多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根據不同的情境和需求進行切換。這個概念源自於賽斯(Seth)在其傳導中提到的「人格場單位(personality field units)」。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的人格,其實是一個個體化的單位,可以在不同的時候被啟動或表現出來。這些人格單位可以理解為我們內心的一些「角色」,它們根據當前的情境來主導我們的行為和情緒。
Datre在這篇傳導中提到,這些「人格單位」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甚至有時我們並未察覺到自己擁有多少種人格。例如,當你突然變得暴躁時,其實這就是一種「暴躁的人格」在主導你的行為。這時候,如果你能夠保持清醒的覺察,並且有意識地讓這個暴躁的人格退出,你可以選擇讓另一個人格進入,可能是更冷靜、更理智的那一個。這樣,你的情緒就會隨之轉變,而你也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為和反應。
舉個例子,有些人可能在工作中表現得非常專注和嚴肅,但一回到家,卻會變得極為放鬆,甚至顯得有些幽默或隨和。這正是因為他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啟動了不同的人格單位。這些人格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隨著我們的選擇而改變。Datre進一步指出,這種人格的變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尤其當我們處於強烈情緒的狀態時。比如,當我們感到憤怒或焦慮時,這些情緒往往會「佔據」我們的整個人格,讓我們無法輕易改變。然而,正如Datre所說,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意識地選擇讓其他人格進入,來實現情緒的轉換。
這樣的練習其實需要我們成為出色的「觀察者」。當我們學會觀察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變化時,我們就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並且有更多的選擇去調整自己的反應。這不僅是提升自我覺察的過程,也是促進自我成長的重要步驟。Datre提到,這樣的觀察和轉換其實是一場遊戲。當我們開始輕鬆地與自己的不同人格互動時,覺知的成長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尤其當我們處於情緒高漲的狀態時,很難立刻做出改變。這時,我們可以像對待一個頑皮的孩子一樣,對待那些不希望繼續「上演」的情緒或人格。你可以對自己說:「我不再需要這個情緒或人格了,請讓其他人格出現。」這樣的轉換可能會非常迅速,也有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取決於你的覺察程度。
此外,Datre還指出,語言和詞彙的變化對我們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影響。在賽斯提出「人格場單位」這個概念的40年前,這個詞語可能還比較適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的含義也會發生變化。就像今天我們使用「gay」這個詞,原本表示快樂的意思,但現在卻通常用來指代同性戀者。這也反映了我們在不同時期對某些概念的理解和詮釋是如何不斷改變的。
這些變化提醒我們,無論是語言、概念還是人格,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進化和成長。人格單位的概念告訴我們,當我們了解自己內心的多重性,並學會靈活運用這些不同的人格時,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並實現自我超越。
總結來說,Datre所提到的人格單位和改變的概念,讓我們重新認識到自己內心的多樣性。每個人都擁有多重人格,這些人格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和情境進行轉換。通過觀察和選擇,我們可以實現情緒的調整和行為的轉變,從而促進自我成長。這不僅是一個靈性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覺察的寶貴練習。
Datre對話 1~50
Datre對話 – 51 –100
Datre傳導 - 101~150
Datre傳導 - 151~200
Datre傳導 - 151~200
Datre傳導 - 103 - 人格單位與改變
QingQing: 這幾天我快鬱悶死了!!! 我的「體內」有個「東西」在蠢蠢欲動。我「厭倦」了自己以往所有的表達方式,更想換一個方式去表達自己......直到朋友讓我幫她帶狗狗...這2只狗:一隻憂鬱得讓人無聊;另一隻卻活潑得讓人受不了...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如果動物知道自己是誰? - 於是我對它們說: 「什麼時候我不把你們當「狗」看待就好了」 - 由此我終於覺察到:原來那個讓我蠢蠢欲動的「東西」 - 是我的「人格」。
------------------------------------------------
問題:請問Datre是否熟悉賽斯Seth在1964年2月12日傳導中介紹的概念: 「field unit(場單位)」?
DATRE:好吧,不是我不想去解釋它們,而是我不熟悉這些概念。John,什麼是場單位?
JOHN:與「人格場單位(personality field units)」和」(whole cognizance fields)完整認知場」有關。
DATRE:好吧,人格場單位 - 你看,你們使用了很多很多很多人格(個性),甚至沒有覺知到自己到底有多少人格。換句話說,你們的人格能夠達到「上百」個。現在在你的「體內」,你使用了多少個人格呢?你允許自己使用多少?如果賽斯用「單位」表示人格,那麼這是可能的。實際上,每一個人格都是一個「個體單位」。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考慮」或「情況」使用它們。再換句話說:如果你今天的脾氣非常暴躁,那麼...你在暴躁什麼? 你並不需要總是暴躁下去,你可以對自己說: 「我不想暴躁。希望這個人格離開,允許其它的人格出現」。然後等一等,在很短的時間內,你的「情緒」就會改變了 - 當然,你要成為一個出色的「觀察者」才能容易發現這點。也許「暴躁」的脾氣想在你身上持續上演,它還會回來。那麼你就看著這個暴躁的人格說: 「我希望你離開,讓其它的人格進來」 - 你可以使用任何自己想說的話;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你一定要非常善於觀察。
現在,你們星球上的大部分人說: 「這個人有這樣的性格」;或者說: 「他真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快樂的個性真好!」 好吧,你們並沒有每天圍繞在這個人身邊,並不知道他的其它個性。對大部分人來講,你們擁有很多與之「工作」的個性。如果你允許「個性」去表達自己,而不是拋棄它,這就會成為你的「覺知」擴展中的一部分。你允許個性進入體驗,但不需要讓它永遠呆在那兒。你說: 「好了,夠了,我已經體驗過你了,讓下一個個性進入吧」。通過觀察,這就將會變成一場愉快的遊戲。你體驗的不同個性越多,它們就越能幫助你的「覺知」成長。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當你處在「暴躁」或生氣中。但是,你可以對自己說: 「我不希望這個個性在我周圍了」 - 不要放縱個性,因為它們像個孩子。你告訴一個孩子不要做某事,等你一轉過身,他就會馬上去做。你的個性就是這樣。個性很有趣,只要開始與它們玩耍,你的覺知就會獲得巨大的成長。
JOHN:我還想補充一點內容。賽斯提出的「人格單位」,那是他40年前說的。他使用過那些概念,那是他在當時,他自己能夠用來表達的最好的詞語。這不表示:他現在還在使用這些詞語。
DATRE:是的,這是真的。人們常跟我們說:他們從來就沒有聽過「死亡地帶」。好吧,其實這些事在你們的生活中經常發生...怎麼說呢,你們當中有多少詞語的含義很快就改變了? 即便是普通的日常用語,它們在詞典中也改變得相當快。
現在,你熟悉某人的「對話」,與大家一起談論「本質」上相同的「東西」。但由於語言的構造和現階段個人領悟的不同,這些語言也沒有保持相同的必要。
這兒有2點原因:1。我們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通過Aona的身體傳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觀察同樣會改變我們的「結構」;2。你們的「線性時間」也會改變對詞語的看法。比如:你們在某個時期內說的單詞,過一段時間後就不會再講了。在以前的電影中,你們常說: 「他們好開心好gay(快樂)」 - 現在過了這麼多年,到了今天...gay這個詞又變成什麼含義了呢? (gay - 同性戀) - 這是2種完全不同的含義。如果今天你說: 「我好開心好gay!」 - 大家就會看著你: 「什麼?你怎麼看起來一點兒也不gay(同性戀)?」 - 事實上,現在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說話也要注意一點,以免說錯了含義。
年紀不大的人還無法覺知到這一點。但是,請停下來好好想想 - 你們的文字是怎麼改變的?你們以前可以談論「人格場」中的「場」;但是在今天,隨著技術的發展, 「場」這個詞的含義已經完全不同了。從我自己的感覺來看,我認為賽斯說的: 「人格場」 - 單位,它能被當做一個單位 - 是因為:實際上,它就是你們通過身體結構使用的一個「實驗」單位。
John說的這點很好,這也是我們想澄清的。
謝謝,我們是Dat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