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txt

google.com, pub-1613413892868951,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練習單元11試着儘可能完全地經驗所有你目前的感官資料



練習單元11


    試着儘可能完全地經驗所有你目前的感官資料,這鍛鍊了你整個的身體與心靈的機制,把你所有的感知帶在一起,所以你的覺知完全地開放。身與心一同運作。你體驗到一種即刻的力量感,因為你的能力被導向它們最大的容量,可以說,在一個實質的片刻你可以當下直接行動。
    眼睛輕鬆張開的坐著,讓你的視線遍及所有在你面前的東西。不要用力。在另一方面,真的同時探索整個的視界。傾聽每樣東西,如果你能的話,辨明所有的聲音,在腦海裡把這些聲音與相應的物體放在一起,縱使那物體你可能看不見。舒服的坐著,但不要很努力的試着放鬆,反之,感覺你的身體在一種警覺狀態——不是在一種瞌睡、遙遠的狀態。舉例來說,要覺察到身體對椅子的壓力以及身體溫度的變化:你的手也許很暖,而你的腳也許很冷,或你的腹部熱而你的頭冷。那麼,有意識的感受你身體的覺受,你的嘴裡有任何味道嗎?你聞到什麼氣味嗎?
    這個練習想作多久就作多久,它會把你清楚的放在你的宇宙裡。在作任何涉及意識轉變的實驗之前及之後這都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 
       現在:把所有那些覺受帶到一起,試着同時覺察到它們全部,使得一個增益了其它的。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一個特定的感知更關心的話,那麼,就努力把被忽略的那些帶入同樣清晰的焦點,讓它們全在一起形成對那一刻的一個輝煌燦爛的覺察。
    當你在任何意識改變的實驗之後用這個練習時,那麼,就在這兒停止,而去做你自己其它的事。你也可以把它用作最開始的一步,來幫助你感受到你自己內在的機動性。照我說的程序去作這個練習,而當你有了儘可能清晰的那一刻之感知時,然後有意的放掉它。
    就你的有意識思惟而言,讓那統一感消失。不再把你聽到的聲音與其相應的物體連在一起,不再試圖聯合視覺與聽覺,把那個作為一個統一的感知集團的包裹丟掉,先前那刻的明晰會變成另外的什麼東西。如果你想要的話,取一個聲音,好比說,一個路過汽車的聲音,而眼睛閉着,在你的心裡跟着那個聲音。一直閉着眼睛。變得覺察任何觸及你的感知,但這次不要判斷或評估。然後,在剎那間睜開你的眼睛,警覺你的身體,而再一次儘可能燦爛而清楚的把你所有的感知放在一起。
    這次當感知世界在你面前時,讓它達到高潮,可以這麼說,然後,再閉上你的眼睛,而讓它消散。不要集中焦點。事實上,要散焦。
    當你作這練習夠多了以後,你就會切身的覺察到那個對比,那麼,你就會有一種主觀的感受,在你內的一個瞭解點會清楚的指示給你,當你的意識在物質實相裡聚焦得最好時會是什麼感覺。
    當你在過你的日子時,不時試着去再捉住那一點,而把所有的資料帶到可能最清晰的燦爛。你會發現繼續作這個練習會大大的豐富你正常的經驗,你發現要集中精神及留意要容易多了。留意就是付出注意力併負責照料,所以,這個練習會讓你去留意,儘可能清楚而生動的把你的覺知集中在手邊的事上。對於你自己最好的焦點之主觀知識也可以作為許多其它練習的一個參考點。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神奇38.正常而言,身體不應該有任何的慢性病,身體會以一種非常好的速度修復它自己。萬貫家財不如心態好,自己是心態的主人。教育並不是順着孩子的能力...



賽斯書~神奇之道   https://bit.ly/2EMniFp 

摘自20161130(,)

1→ https://bit.ly/2UcI6tP    2→  https://bit.ly/2VA8zDf     

正常而言,身體不應該有任何的慢性病。身體會以一種非常好的速度修復它自己。對身體可以有意識地下達「命令」,給它對世界的一幅有不同的畫面,如此可以改變舊的限制性信念。身體根據你對它的信念而運作。
當下是威力之點,信念改變一瞬間,創造實相需要時間。我是一個很棒的人,我會有很棒的人生,給身體正面的暗示,他將會運作得很好。
萬貫家財不如心態好,自己是心態的主人。
我們的教育體系要兒童順應文化,而非順從他自己個別的自然傾向。他自己特別的應對自然的方式不被贊同,因此,教育並不是順着孩子的能力而努力,卻是反對他們。於是,教育常常違反了自然人的天性。
孩子們會在讓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和問題上,每次一鑽進去就是好幾小時。可是他們卻常常會被叫開,而結果他們自然的專注習慣就受到了傷害。
===============
10節 教育與文化。自然人。
魯柏的身體現在正以一種非常好的速度修復它自己。
它這樣做,是由於魯柏在給它不同的「命令」。他正在給它對世界的一幅不同的畫面,而他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終於改變了他許多舊的信念。
事實上,身體對這種資訊的反應永遠是即刻的,不論其結果是否立刻顯現出來。魯柏開始對整個實相是如何運作的,抱持着一個更「實際的」畫面。他正設法掙脫許多不利的文化信念——與許多其他人一樣,你們都認為理所當然的信念。
你們可能與那些信念打仗、搏鬥,但它們仍具有很大的力量。你們到很重要的程度仍然相信它們。有一度,魯柏對有關引導其他人另創蹊徑的整個想法或恐懼,就是建立在那些舊信念上。現在那些想法己消失無蹤。你們個別地及共同地正在接近一種心態,那代表了遠較自然的心態,那是自然人生來就有的。
在你們的文化裡,教育是個大雜燴——教育不只來自學校,也來自報紙與電視、雜誌與書籍,來自藝術及文化本身的回饋。為了這個討論的目的,一般而言有兩種教育——一個集中焦點在教孩子應付自然世界,而一個則在教孩子如何應付文化世界。但顯然的,這些卻往往是合在一起的。根本無法分開它們。
可是,你們的教育體系雖然有那麼多的理想主義,卻終究大半是使得兒童的自然個人的人性傾向窒息了,你們反而過度的強調文化性的組織。於是,要兒童順應文化,非順從他自己個別的自然傾向,就變得更重要了。他自己特別的應對自然的方式不被贊同,因此,教育並不是順着孩子的能力而努力,卻是反對它們。於是,教育常常違反了自然人的天性。
但這並不表示有些孩子在你們的體系下,沒有表現得很好。我也並沒在暗示說,孩子們不需要教育,或某些訓練和指導不是有益的。孩子們會在讓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和問題上,每次一鑽進去就是好幾小時。可是他們卻常常會被叫開,而結果他們自然的專注習慣就受到了傷害。



BLOGAD

「你不是要成為更好的別人,而是更完整的自己」You’re Not Here to Be Better — You’re Here to Be W...

你不是要成為更好的別人,而是更完整的自己。 在這個總是要求「變得更好」的世界裡, 我們很容易忘了,真正的療癒,是回到自己身上。 這不是一段勵志影片, 而是一段提醒你: 你,已經夠好了。 📌 想收藏這集,請按喜歡並訂閱頻道:@你的頻道名稱 🎵 背景音樂由 SUNO AI ...

創造.探索.覺知. 生命旅行......安於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