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痛苦都必須被接納與超越。
※愛滋病的真正原因是不被認同與接納。
※不對負面暗示反應,只對正面暗示認同。
※無論肉體上發生了什麼改變,都是因為求生的意志減弱了。
艾滋病是一種生物上的抗議,好像象徵性地說:,「你們不如殺死我們吧。我們可能比現在你們對待我們的方式還要好些!」或好像它是一種自殺劇,其中的訊息是;「看看你們的行為將我們引領到什麼結果!」
※任何醫藥程序、技巧,或用藥的效果,大半取決於病人的信念與感受。
※許多公共健康的宣告例行地公佈種種疾病的明確症狀,幾乎像是畫出疾病的地圖,以供醫藥消費者吞嚥。
※身體自己的療癒過程是永遠活躍的……
......不過,主要議題永遠是,個人的信念系統,及他放在身心上的價值感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三點三十五分。)這些信念瓦解了免疫系統,而帶來與此病如此相連的症狀。到那程度,艾滋病是個社會現象,表達深深的不滿足、懷疑,及一個被歧視的社會環節的憤怒。
無論肉體上發生了什麼改變,都是因為求生的意志減弱了。艾滋病是一種生物上的抗議,好像象徵性地說:,「你們不如殺死我們吧。我們可能比現在你們對待我們的方式還要好些!」或好像它是一種自殺劇,其中的訊息是;「看看你們的行為將我們引領到什麼結果!」
我並不是說,艾滋病受害者全都是自殺者--只不過,在許多例子裡,求生的意志是如此的被削弱,而開始了如此強烈的意氣消沉,在其中,這種人看不到他們自己未來進一步成長與發展的空間,最終常同意了他們自己的死亡。
甚至醫師和護士對於處理這種病人的態度,也只太清楚地顯示,不單是他們對那疾病本身的恐懼,也顯示了他們對同性戀的恐懼,同性戀被視為邪惡而被許多宗教禁止。在這種例子裡,情緒以高的速度運轉,而艾滋病人常被人類社會排開。往往他們的朋友也捨棄了他們。然而,愛滋病可被那些並非同性戀者、卻有相似問題的人獲得。像一些現代的麻瘋群落那樣地隔離一些人,是大錯特錯的。
幸運的是,當社會的狀況改變,當人對人的不人道甚至對最具偏見的人也變得清晰時,那病將自然消失。
(三點四十七分至四點)同性戀者可由本書中的概念獲益,尤其是,如果小團體集合起來,檢查他們自己的信念,而加強他們求生的意志、求生的權力,及存在的基本完整性。
不過,任何憤怒或敵意也該表達,同時不被過度地貫注其上。
許多其它彷彿是由病毒或傳染散播的疾病,以同樣方式也是與社會問題有關的,而當那些狀況被改正了時,疾病本身也大致消失了。該記住的是,任何醫藥程序、技巧,或用藥的效果,大半取決於病人的信念與感受。
不幸的是,圍繞健康與疾病的整個畫面,大半是負面的,在其中,甚至所謂的預防醫學也可能有嚴重的缺點,既然它常常不只是在問題浮現之前,卻在萬一問題可能會浮現時,便建議藥品或醫技去攻擊一個問題。
許多公共健康的宣告例行地公佈種種疾病的明確症狀,幾乎像是畫出疾病的地圖,以供醫藥消費者吞嚥。除了傳統醫藥,還有許多其它的技巧,像是針灸、敷手(the laying on of hands ), 或可能被認知為療癒者(healer)的人的工作。
可是,身體自己的療癒過程是永遠活躍的--那就是我為什麼如此強烈地勸告你們,去依賴它們,連同無論什麼看似合適的醫藥幫助。但,個人,甚至作為一個病人,必須永遠有個選擇,並有權拒絕任何被建議的治療。
(四點十四分。)不過,主要議題永遠是,個人的信念系統,及他放在身心上的價值感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