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界的啟示》
• 《個體與共體事件之本質》
• 《健康的奧秘》
• 神秘力量的探索
• 《心靈本體的特性》
• 《靈魂的永恆存在》
• 《哲思心法練習》
• 心靈的甘霖
• 生活正能量語錄
• 哲学智慧探索
1.避免過度在乎他人想法
1.避免過度在乎他人想法
如何化解人生的無力感?第一式,避免過度在乎他人想法。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看別人臉色過生活的,過度在乎別人怎麼看你,「要活了!不要活了!」……
有個故事——「父子騎驢,倒為驢騎」
有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要進城,路人指指點點:「怎麼有頭驢也不知道騎?」於是爸爸牽驢,兒子騎驢。路人一看,皺起眉頭:「這個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父子倆趕快交換位置,爸爸騎驢,兒子牽驢。路人一看,交頭接耳:「這個爸爸怎麼這麼不愛護小朋友?」於是父子一起騎上驢。路人一看,大驚失色:「這兩人怎麼這樣虐待動物?」父子兩人無計可施,只好合力把驢子扛進城門。
各位,不是別人的話不好,不是外界的角度不對,如果永遠都在過度在乎他人想法,你的日子就會不好過。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對平衡和均衡的狀態,會有一半的人喜歡你,一半的人討厭你,喜歡你的人就是會喜歡你,即使你的臉很難看,他還是很愛你;討厭你的人,即使你每天堆著笑臉,他還是討厭你,那是他的內在世界,那是他的內在經驗。
我們可以馬上現學現賣,我是不是一個「過度在乎」別人想法的人?但是過猶不及,我是不是一個「過度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因為「過度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你也會有無力感,別人也會對你不爽,也會想辦法對付你,感覺被看扁、被漠視,你從來沒有在乎他的觀點與重視他的角度,這麼不在乎他的感受,如此你也會有一種無力感。
所以這輩子過度在乎別人想法,那你就別做人,也別做事了。每一個作法都有太多的意見,孟子曾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我內觀、自我覺察,問過天、問過地、問過良心,這件事是對的,「自反而縮」,雖千萬的人反對我,只要我不侵犯你的自由,不侵犯你的人身,不侵犯你的心靈,我就去做我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別人再怎麼優秀,就算是「大師」,都是給大家當參考用,因為你沒有去思索,沒有去融會、去貫通,你硬把別人說的套在自己身上,或硬把自己認為的套在別人身上。「大師」所說的,只是給你做個比較強烈的參考,僅列為重要參考。
絕對的真理用絕對的方式,絕對會「死人」,別人的方法用在你的身上會「死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別人再怎樣的意見,只是給你當作重要參考,你主要是因著自己的想法過你的人生。
所以在這世界上,我們常常犯了這個毛病,過於主觀地不管他人死活,而對於親近的人,你愈不理他,那你的麻煩也會很大。有些人卻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順了A的意,逆了B的意,最後裡外不是人,你當然無力感。
讓我們先回到「先後順序」,你自己有你的主張,別人的觀點當作重要參考,「自助人助,自助天助」,所以當我在訓練學生的時候,第一句話是——「說說你的想法,說說你個人的觀點是甚麼?」,你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角度出來,你既不卑也不亢,甚麼是「卑」——我的想法一定是糟糕的,我的想法一定是不管用的,一定有人比我有智慧,比我有經驗,所以我的想法不重要,這就是「卑」,就是「自卑」。「亢」是甚麼?——你們都是垃圾,你們講的都沒有用,我的才是對的,這就是「亢」,亢就是自大。
在我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常會讓人家以為較偏向「亢」的那一部分,但是,我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我有一個很特殊的能力,立刻看到別人的優點在哪裡,而且我可以立刻學習到別人的優點,既又有你的主見,同時又可以欣賞到別人的優點。你既覺得自己很棒,也覺得別人有很不錯的地方,你就不會有無力感。夫妻相處也是,任何萬事萬物取得一個平衡,不用當自己是垃圾,也不用誇大你自己。例如我在治療躁鬱症的病人,一下子說要自殺,看甚麼都不是,一下子又覺得偉大得不得了,全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
你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糟糕,你也不必將自己神化得像東方不敗。所以像躁鬱症的人,去整合好自己兩個不同的形象,達到不卑不亢的一個狀態。
所以第一式,想想自己是不是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過度討好別人,如果是如此,委屈不一定能求全,最後是退無可退,所以從今開始,別人的觀點列為參考指標就好,你有你自己的觀點,你須有自己的主見,有本有末,然後不斷地成長。參考別人的智慧與經驗,可是有你自己人生要走的方向,只要做到不要侵犯別人,不要去攻擊別人。所以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這個別人可以是我們的父母,可以是醫生,可以是一個上師,如果你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就是把自己的力量交給別人。
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就是給自己找麻煩;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就是把你的命交給別人,他不是信任,是來自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用才信任別人;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是一種出賣自己,因為你都是用別人的觀點來看自己。多少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社會的眼光?多少我們人生的努力,都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因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是一種虛幻的,縱使你達到了,你也不快樂。
所以你生命中有很多的無力感,你就問自己:「我是不是經常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告訴你的孩子:「別人對你的觀點,參考用就好了,你自己不需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說」。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真的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意見,我們的心就七上八下,因為人都有感情,都會受影響,所以從你自己,從小朋友開始,我們就時時刻刻觀照自己,過度在乎他人想法,你就會被別人的價值觀牽著走,而產生很多的自卑,因為你總是拿著別人的價值觀來評斷你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經常有這個習慣——過度在乎他人想法,當下告訴自己:「我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人生道路是要自己走,別人的毀譽和意見當參考用」
─═♤═─‧─═♥═─‧─═♤═─‧─═♥═─‧─═♤═─
2.減少過多的思慮和理性
有個故事——「父子騎驢,倒為驢騎」
有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要進城,路人指指點點:「怎麼有頭驢也不知道騎?」於是爸爸牽驢,兒子騎驢。路人一看,皺起眉頭:「這個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父子倆趕快交換位置,爸爸騎驢,兒子牽驢。路人一看,交頭接耳:「這個爸爸怎麼這麼不愛護小朋友?」於是父子一起騎上驢。路人一看,大驚失色:「這兩人怎麼這樣虐待動物?」父子兩人無計可施,只好合力把驢子扛進城門。
各位,不是別人的話不好,不是外界的角度不對,如果永遠都在過度在乎他人想法,你的日子就會不好過。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對平衡和均衡的狀態,會有一半的人喜歡你,一半的人討厭你,喜歡你的人就是會喜歡你,即使你的臉很難看,他還是很愛你;討厭你的人,即使你每天堆著笑臉,他還是討厭你,那是他的內在世界,那是他的內在經驗。
我們可以馬上現學現賣,我是不是一個「過度在乎」別人想法的人?但是過猶不及,我是不是一個「過度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因為「過度不在乎」別人的想法,你也會有無力感,別人也會對你不爽,也會想辦法對付你,感覺被看扁、被漠視,你從來沒有在乎他的觀點與重視他的角度,這麼不在乎他的感受,如此你也會有一種無力感。
所以這輩子過度在乎別人想法,那你就別做人,也別做事了。每一個作法都有太多的意見,孟子曾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我內觀、自我覺察,問過天、問過地、問過良心,這件事是對的,「自反而縮」,雖千萬的人反對我,只要我不侵犯你的自由,不侵犯你的人身,不侵犯你的心靈,我就去做我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別人再怎麼優秀,就算是「大師」,都是給大家當參考用,因為你沒有去思索,沒有去融會、去貫通,你硬把別人說的套在自己身上,或硬把自己認為的套在別人身上。「大師」所說的,只是給你做個比較強烈的參考,僅列為重要參考。
絕對的真理用絕對的方式,絕對會「死人」,別人的方法用在你的身上會「死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別人再怎樣的意見,只是給你當作重要參考,你主要是因著自己的想法過你的人生。
所以在這世界上,我們常常犯了這個毛病,過於主觀地不管他人死活,而對於親近的人,你愈不理他,那你的麻煩也會很大。有些人卻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順了A的意,逆了B的意,最後裡外不是人,你當然無力感。
讓我們先回到「先後順序」,你自己有你的主張,別人的觀點當作重要參考,「自助人助,自助天助」,所以當我在訓練學生的時候,第一句話是——「說說你的想法,說說你個人的觀點是甚麼?」,你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角度出來,你既不卑也不亢,甚麼是「卑」——我的想法一定是糟糕的,我的想法一定是不管用的,一定有人比我有智慧,比我有經驗,所以我的想法不重要,這就是「卑」,就是「自卑」。「亢」是甚麼?——你們都是垃圾,你們講的都沒有用,我的才是對的,這就是「亢」,亢就是自大。
在我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常會讓人家以為較偏向「亢」的那一部分,但是,我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我有一個很特殊的能力,立刻看到別人的優點在哪裡,而且我可以立刻學習到別人的優點,既又有你的主見,同時又可以欣賞到別人的優點。你既覺得自己很棒,也覺得別人有很不錯的地方,你就不會有無力感。夫妻相處也是,任何萬事萬物取得一個平衡,不用當自己是垃圾,也不用誇大你自己。例如我在治療躁鬱症的病人,一下子說要自殺,看甚麼都不是,一下子又覺得偉大得不得了,全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
你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糟糕,你也不必將自己神化得像東方不敗。所以像躁鬱症的人,去整合好自己兩個不同的形象,達到不卑不亢的一個狀態。
所以第一式,想想自己是不是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過度討好別人,如果是如此,委屈不一定能求全,最後是退無可退,所以從今開始,別人的觀點列為參考指標就好,你有你自己的觀點,你須有自己的主見,有本有末,然後不斷地成長。參考別人的智慧與經驗,可是有你自己人生要走的方向,只要做到不要侵犯別人,不要去攻擊別人。所以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這個別人可以是我們的父母,可以是醫生,可以是一個上師,如果你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你就是把自己的力量交給別人。
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就是給自己找麻煩;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就是把你的命交給別人,他不是信任,是來自恐懼,是你覺得自己沒有用才信任別人;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是一種出賣自己,因為你都是用別人的觀點來看自己。多少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社會的眼光?多少我們人生的努力,都是建立在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因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是一種虛幻的,縱使你達到了,你也不快樂。
所以你生命中有很多的無力感,你就問自己:「我是不是經常過度在乎別人的想法?」,告訴你的孩子:「別人對你的觀點,參考用就好了,你自己不需要太在乎別人怎麼說」。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真的對我們很重要,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意見,我們的心就七上八下,因為人都有感情,都會受影響,所以從你自己,從小朋友開始,我們就時時刻刻觀照自己,過度在乎他人想法,你就會被別人的價值觀牽著走,而產生很多的自卑,因為你總是拿著別人的價值觀來評斷你自己,你找不到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經常有這個習慣——過度在乎他人想法,當下告訴自己:「我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人生道路是要自己走,別人的毀譽和意見當參考用」
─═♤═─‧─═♥═─‧─═♤═─‧─═♥═─‧─═♤═─
2.減少過多的思慮和理性
─═♤═─‧─═♥═─‧─═♤═─‧─═♥═─‧─═♤═─
3.提升安全感和自信
─═♤═─‧─═♥═─‧─═♤═─‧─═♥═─‧─═♤═─
4.是否覺得自己不被支持
─═♤═─‧─═♥═─‧─═♤═─‧─═♥═─‧─═♤═─
5.做自己的主人
─═♤═─‧─═♥═─‧─═♤═─‧─═♥═─‧─═♤═─
6.承認人性的脆弱和恐懼
─═♤═─‧─═♥═─‧─═♤═─‧─═♥═─‧─═♤═─
7.突破限制性思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