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斯談內在感官的種類
一. 內在振動性觸覺
內在振動性觸覺是一種內在感知,使我們能夠感受和體驗不同事物的基本感覺和情感,就像身歷其境一樣。以下是這段文字的詳細解釋:
賽斯描述了內在振動性觸覺的感受方式,比如想像一個人站在一條街道上,能夠感受到周圍每一棵樹的基本感覺,甚至包括人、昆蟲、草葉等。這種感官使我們能夠進入到其他事物的體驗中,就像我們現在感受冷熱一樣自然。
賽斯強調,內在振動性觸覺與「心領神會」(empathy)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更加生動和直接。這種感官的特點在於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他事物的情感和感受,就像我們自己親身體驗一樣。
作者分享了一個例子,描述當她感知到一位朋友陷入情緒化的亢奮狀態時,她使用了內在振動性觸覺來深入感受這種狀態。在這個例子中,她能夠感受到朋友在過去的經歷中的陣痛感,並且進行了更深入的察覺。
賽斯提到,使用內在振動性觸覺需要一定的意圖和慎重。我們不應該成為他人心靈的窺視者,而應該以幫助和共鳴的方式運用這種感官,幫助自己和他人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事物的感受。
總之,內在振動性觸覺是賽斯提出的一種內在感官,使我們能夠通過感知和情感的共鳴來更深入地了解事物。這種感官能夠幫助我們擴展意識,感受到其他事物的基本感覺和情感,並以有意和尊重的方式運用這種能力。
二. 心理時間
賽斯談「心理時間」這一概念,以及如何使用這種內在感官來探索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以下是這段文字的詳細解釋:
1.
心理時間的作用: 賽斯說,心理時間是一個天然的通道,旨在將我們從內在世界引導到外在世界,然後再回到內在。然而,大多數人並不使用這種通道,因此他們對心理時間的運用有所限制。心理時間原本可以使人們在內在和外在世界之間更加舒適地遊走,同時也能讓意識在內外之間休息,使正常時間變得更加持久。
2.
心理時間的練習: 賽斯提到了一種練習方法,稱為「心──時」。在這個方法中,你閉上眼睛,將注意力轉向內在,並假裝自己有一個內在的世界,就像外在世界一樣真實和生動。你可以透過閉上肉體感官,轉向內在感官,將注意力集中在內在的世界上。你可以想像自己將肉體感官的刻度關閉,然後打開內在感官的刻度,以進入這種狀態。
3.
深入內在感官: 在練習「心──時」時,賽斯建議我們不要被日常琐事和擔憂所困擾。這需要專注和平靜的心態,而不是讓思緒離題。賽斯提到,經過練習,我們會開始感受到一種警覺且清醒的狀態,這種狀態伴隨著輕盈的感覺。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可能會看到明亮的光或聽到聲音,這些可能是來自心電感應或直覺的信息,或是潛意識中的影像。
4.
心理時間的效果: 賽斯說,透過練習心理時間,我們可以逐漸感受到與我們所知的時間分離。這種內在感官可能導致多種主觀經驗,包括第六感的體驗、靈感和指引的出現,甚至可能包括出體旅行等。賽斯的學生已經開始掌握使用心理時間這種感官,並且將其應用於不同的情境,作為其他經驗的前導。
總之,賽斯描述了「心理時間」這種內在感官的運用方式,以及透過練習如何探索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進而展開意識的深層探索和發展。
三 . 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
賽斯(Seth)強調了內在感官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覺,以及這種感官在透視時間和洞察事物真相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這段文字的更詳細的解釋:
1. 內在感官的層次: 賽斯提到一個假想的情境,其中一個人使用了第一種內在感官,感覺到所有在他周圍範圍內的每個生物的單一本質。這種感受可以讓他更深入地了解這些生物的本質。然後,賽斯提到第三種內在感官,這種感官可以擴展這個經驗,使他不僅感受到每個生物的現在本質,還能感受到它們過去和未來的本質。
2.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覺: 賽斯指出,根據他的觀點,全我(Higher Self)經常在使用這些內在感官。由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基本實相上並不存在,內在感官能夠幫助我們超越表面的時間屏障,透視事物的真實本質。通過內在感官,我們能夠瞭解事物的更深層次,並看到它們的真相。
3. 預感和內在感官: 賽斯強調,任何預感都需要運用內在感官。在進行「心──時」的練習時,我們經常會自然地使用這種感官能力。透過這種練習,我們能夠更自如地運用內在感官,從而洞察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境。
總之,賽斯強調了內在感官在洞察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能力,以及它們在透視時間、理解事物本質和引導預感方面的作用。通過這種內在感官的運用,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事物,超越時間限制,並獲得更深刻的洞察力。
四.觀念的感官
賽斯(Seth)談到了第四種內在感官,稱之為「觀念的感官」,這種感官能夠讓我們直接體驗和認識觀念,超越理智上的認知。以下是對這段文字的更詳細解釋:
1. 觀念的直接體驗: 賽斯指出,第四種內在感官涉及對觀念的直接認識,而不僅僅是理智上的理解。這種感官能夠讓我們完全體驗一個觀念,並且與觀念的成分相互作用。就像思想有電性和化學性的成分一樣,觀念也有意識的分子和離子,我們可以通過內在感官直接體驗這些觀念的成分。
2. 練習方法: 賽斯建議使用「心理時間」的練習作為開始,坐在安靜的房間裡,當一個觀念出現時,不要用理智去分析它,而是用直覺來接納它。通過這種練習,我們可以逐漸達到近似一個觀念的體驗。他還指出,在這種練習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變成」那個觀念,從觀念的角度看外在世界,而不是從自身角度看內在。
3. 觀念的來源與發展: 賽斯強調,真實的觀念的起源超越了我們表面的系統,它們在我們的現實和理解之外不斷發展演變。他指出,這種觀念感官的運用能夠讓我們更自由地探索和理解這些觀念。如果我們只使用第三種內在感官(知覺過去、現在和未來)來進行觀念的感知,我們可能只會獲得觀念的模糊片段,而無法深入理解。
賽斯的描述表明,這種觀念的感官能力能夠讓我們超越表面的思考,直接體驗和探索各種觀念的本質和成分。通過這種內在感官的運用,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