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txt

google.com, pub-1613413892868951,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架構一&架構二]「架構二」的神奇魔力



摘自「架構二」的神奇魔力 所謂的廟、教堂或「架構二」是所有人汲取宇宙能量的地方,是我們認識神性的自己的地方。例如,疾病嚴重者若對「架構二」有個開悟式的認知,「架構二」的能量將會開啟,他也將會打開「架構一」與「架構二」的通道,疾病會在短時間內復原。認識了「架構二」也就等於認識你這輩子的所有命運,進而認識所有轉世的命運。認識了「架構二」便深知命運是由自己一手創造的,自己掌握命運的發球權,自己將會成為覺醒的、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落實自己的生命藍圖。



賽斯談: [架構一&架構二]–第一篇
{ 約瑟註 }:1977.9.17賽斯帶來一個 令人興奮的觀念,叫做「架構一 & 二」

還有一個「架構三」與一個「架構四」.
所有這種標籤都只是為了解釋之故。實相是混合在一起的。
這些架構是一個存在於另一個裏面,每一個侵入另一個裏,到某個程度,你們是浸在所有的實相裏。

世代以來,有許多人曾對 「架構二 略見一斑,而給了它許多名字。
他們按照自己短暫的造訪去描寫它,理所當然的認為「部分」是「全體」之具有代表性的樣品。
柏拉圖把它認為是理想的世界。
有些古老的宗教把神明的存在放在那兒,
而認為每個生物的「靈」存在於那個看不見的實相媒介裏。
基督教視它為天堂,為天父、祂的天使、聖人以及死去的虔誠信徒們所居之地。

架構一 =物質實相
架構二 =內在實相
「架構二」包含了那個創造泉源,我們由它形成所有的事件,
而藉由注意力的適當聚焦,我們能從那個廣大的主觀媒介汲取為了
在「架構一」裏過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生活之一切所需。

你們宇宙的根源是非物質的,而每一個事件,
不論多偉大或多渺小,都在「架構二」的環境裡誕生。
 你們的物質宇宙是由那內在架構升起的,並且繼續在這樣做。
那補給你們思想的力量,也來自同一個源頭

實際上「架構一」與「架構二」 這兩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你的存在是浸在裡的。
「架構二」一直在將它自己外在化,以「架構一」的形式出現在你的經驗裡。

「架構二」是你們世界存在於其中的媒介,
它代表了你們自己主觀生命所住之更大的心理實相。

「架構二」涉及了一個廣大得多的創造活動,在其中所涉及的藝術是你的人生,
而所有為了它成功所需的成分,都可以在那兒得到。
你對你人生或生命本身的想法,會對你的經驗有很大的影響。

人在情感上與自然的認同在「架構二」裏是一個被強烈感受到的實相。
 而我們必須在那兒尋找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答案。

在「架構二」裏,自然的內部力量是一直在變的。
人的夢、希望、熱望與恐懼一直不斷的交互作用(包括所有地球上的意識),而後形成了你們世界的事件。

物質能量之顯現追隨著情感上的節奏,那是不論多精密的精巧玩意兒或儀器所無法確定的。
在「架構二」裏心靈的本質十分清楚的顯現,其範圍與節奏能被瞭解。

在「架構二」裏每一件事都是已知的,那些事件的每一個在一個更大的活動模式裏都有其意義。

你們每一個人以信念與意圖告訴內我,在無量的可能事件中你想遇上哪一個。
在夢境,由兩個架構來的事件都被處理。
夢境不只牽涉到存在於兩個實相架構之間的一種意識狀態,卻還牽涉到一個連接的實相本身。

就如你有一個完全有意識的,被導向物質世界的「自我」,你也有一個導向內在實相的「內在自我」。
換言之,你有一部分完全有意識的自己是在「架構二」裏。

你們的內在自我住在「架構二」裏,而與那些事件的實際創造打交道,那些事件隨後再被客觀化。
「架構二」的「規則」是不同的,那個實相完全不被你們物理的假設所限制。
它包含了在地球上曾經活過或將來可能會活的每個人之內在自我。

每個兒童的出生改變了世界,因為他建立了一個即刻的心理動力,
而開始影響在「架構一」與「架構二」兩者裏的行動。
可能性將被設定進入運轉狀態,以使每一個孩子的意圖都得以向外伸展。

那些使得每個個人特殊化之獨特意向存在於「架構二」裏。
--而一旦出生,那些意圖立即開始影響「架構一」的物質世界。

推理本身只能處理對這已知世界所做的演繹。能推理的力量來自「架構二」。

就好像「架構二 」包含了一個無限的資訊服務,
它即刻讓你與你所要的不論什麼知識接觸,
它在你與別人之間建立電路網它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計算可能性
它是以把你以及其他每個人的最佳目的放在心力的一個「懷著愛心的意圖」去那樣做。

你無法在對別人不利的情況下獲得你所要的東西,你無法用「架構二」去把一件事強加在另一個人身上。


有一個內在的「心理」宇宙,而你們自己的乃由其中浮出,
那內在宇宙也同樣是 「架構二 」的源頭;它是所有的實質效應的因由,並且在所有的物理「定律」背後。

在另一方面,它卻遠較那個為多,
因為它在其內包含了物質宇宙的可能變奏~從那最廣大的尺度,一直到任何實際一天之最微渺事件的可能版本。
「架構二」在一方面可說是物質宇宙的一個無形的版本。


任何事件都有一種看不見的厚度,一個多次元的基礎。
你們的天空充滿了微風、氣流、雲彩、陽光、塵埃等等。
「架構二」無形的蒼穹會有無數的模式,與雲彩一樣的變化。
--它們混合並融合起來,以形成你們心理的氣候。

「架構二」代表賦予你們的世界其特性之實相的內在領域、存在的內在次元。
那維持你活著、補給你們思想的能量與力量
--還有照亮你們都市的能量全都在「架構二」裡有其來源。

「架構二」的特性:
「架構二」並不是中立的,它自動的傾向於善的或建設性的發展



它是一個生長的媒介,建設性的或「積極的」情感或思想,比「消極的」要較容易被具體化,因為它們與「架構二」的特性一致。
 設非如此,你們自己的種族不會存在得像它已經存在的這麼久。

「架構二」的特性:
「架構二」結合了秩序與自發性,但它的秩序是屬於另外一種的。
 那秩序是一種圓形的、聯想性的、「自然有秩序」的過程,在其中,
 自發性自動存在於最能完成意識的潛能之整體秩序內。

「宇宙的確具有善的意圖。」它是自動傾向於「善」的事件之創造。

你們天生就有朝向生長的原動力
--自動的被賦予了一個內在藍圖,會導向一個完成的成人形體。
============================
賽斯談: [架構一&架構二] -第二篇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發生在你的經驗之前的那些內在運作,
將發生在「架構二」的廣大的精神性影棚裏。
在那兒所有的細節將被安排好。

你透過報紙與雜誌而得知有哪些正在上演的戲劇、新聞或其他節目。
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得知正在你自己的國家以及全世界具體演出的「節目」。
你決定你想要參與這些冒險中的哪一個--而你就會在正常生活裏或在「架構一」裏經驗到它。

具體體驗的世界:「架構一」; 攝影棚:「架構二」
舉例來說,在「架構一」裏你們看電視節目,你又許多頻道可以選擇。
你只須輕輕一按換台鈕它就在那兒了,
同時,所有那些背後的工作卻都不為你所知,你將之視為當然。


想像具體事件以同樣的方式發生,也就是你選擇了現在你經驗螢幕上的那些事件。
就像在觀看一個節目之前,你並不知道在電視攝影棚裏所發生的事,
因此,在體驗具體事件之前,你也不知道在創造性的實相架構裏所發生的事。
具體體驗的世界:「架構一」;
攝影棚:「架構二」

演員造訪選派角色的經紀公司,因此他們知道哪些戲需要他們的服務。
在你們的夢裏,你們造訪「選派角色的經紀公司」,因此你知道那些正在被考慮要實際製作的各種戲。

如果有人對那戲劇顯出足夠的興趣,如果足夠的演員去申請演出,
如果累積了足夠的資源,那齣戲就將會演出。
有災難片也有教育節目、宗教劇正在計劃中。
所有這些都將以十分成熟的面目出現在物質世界裏。

《灰姑娘》童話故事:
這故事一直對兒童有吸引力,因為他們認出在其後的合理性。

《灰姑娘》童話故事:
那個神仙教母是「架構二」個人化了裡的成分之一個具創造性的人格化
--因而是「內我」的一個人格化,起來幫助肉身的自己而回應其願望,
甚至當這肉身自己的意圖,看來也許並不切合正常人生的實際架構時


1.每一件精神性的行為都被印在「架構二」的多次元螢幕上。

2.那個螢幕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的,而在其他意識層面,尤其在睡眠與做夢的階段,
   那個內在實相的事件就與你醒時的具體事件一樣的永遠存在,而且很容易接觸得到

那些好像發生的巧合、偶遇、未預期的事件:

--所有這些之所以來到你的經驗裡,都是因為你以某種方式吸引了它們。
即使它們的發生,可能好像有不可克服的抗力。那些抗力--那些阻礙--在「架構二」裡並不存在。

在「架構二」的創造性氛圍裏,意圖是為人所知的。沒有一個行為是隱私的。
事件的發生是個人信念、欲望與意圖之結果,沒有「不期而遇」這回事。
沒有任何死亡也沒有任何出生是偶然發生的。

那些你看起來像是偶然或巧合的事,
實際上卻是活躍在「架構二」的心理實相裏令人驚異的組織與通訊的結果。

思想有我們暫且名之為電磁屬性的東西。
你們的思想與別人的思想在「架構二」裡混合與配合,創造出那集體模式,它形成在世界事件背後的整體心理基礎。

在「架構二」裡,思想即刻形成模式。
它們是在那個心理環境裡的自然元素,它們混合、融合、並組合以形成
~組成事件的心理細胞、原子與分子。

以簡單的說法,你的身體在 「架構二」裡有一個看不見的副本。
不過當你活著的時候,那個副本是與你自己的肉體組織連在一起的。
以同樣方式,你的思想在「架構二」裡有一個實相。
 而只為了說一個有意義的比喻,思想可以說是物體的相等物

在「架構二」裡,思想與情感比物體在物質實相裡要重要得多。

活著是很容易的--如此的容易,以致雖然你活著、休息、創造、反應、感受、觸摸、觀看、睡覺和醒來,
你卻不必努力去做那些事。
由你們的觀點,它們已為你做好了。它們在架構二已為你做好了。

在有意識的層面,並且只用你自己有意識的「儲備」,你無法維持你的身體活上一小時。
你把那些細節視為當然--呼吸、營養與排泄的內在運作、循環以及保持你心理上的連續性。
所有這些都在架構二裏替你照顧好了。 每一件事都為你的利益在運作。
的確,常常當你變得對你的身體愈關切的時候,它的運作就愈不順利。

你的身體一直不斷在「架構一」裏得到補充,就因為它同時存在於「架構二」裏。
一個人永遠可以從「架構二」得到新的資料與洞見,而身體的確也送出它自己的信號。

你們世界的源頭與自然的源頭是同一個。

不只是那些細胞,還有那些組成它們的原子與分子都含有積極的意向,
去合作形成一個身體,去完成它們自己。
它們不只是預設了要存活下去,而且還預設了一種理想化,要導向最好的發展與成熟。
所有那些特性,都在「架構二」裡有它們的來源,
因為在「架構二」裡的心理媒介會自然的傳導創造力。


許多疾病之痊癒是透過了相當自然的方法,
那不只涉及了身體的治癒,而且也運用了其他的事件
--那些跟在幕後涉及的心理成分有極大關係的事件,
而那些相互作用我們必須在「架構二」裏找。

「架構一」與「架構二」顯然代表了不只是不同類的實相,
也代表了兩種不同類的意識。

這個世界的概念、幻想或迷思可能看起來好像與人
目前的經驗距離非常遙遠但所有你們所知或所經驗的,其源頭都在「架構二」的那個創造性的存在次元裏。

「架構一」與「架構二」

把這兩個架構或意識狀態想做被「為區分的區域」連在一起,
而睡眠、做夢及某些出神狀態在那個區域裏活動。
在那些為區分的區域,一種意識不斷被轉譯成另一種,而能量也彼此轉換。

想像力的世界,的確是你與你自己的源頭的接觸點,
它的特性與你目前能接觸到的「架構二」裡的特性最為接近。

創造行為最接近「架構二」的作用,
因為那些行為永遠涉及了只憑信心與靈感的一躍以及障礙的破除

推理的過程
「架構二」的實相與「架構一」世界裏的實相是以一個不同的方式組織的,
而其推理的過程要快得多。

推理過程
在「架構一」裏推理過程大半是靠演繹來運作。
內我的推理則涉及了那些經驗的創造性發明。它密切的與可能性打交道。

當你主要對「架構一」付出注意力的時候,
就好像你把一個字俐落的放在另一個字前面來學習造簡單的句子,你並沒有真的學到真正的表達。
你的心智並沒有真正的在處理觀念,卻是在處理對物體的簡單感知,因此很少涉及想像力。

對「架構二」的認知會把你由那一點帶到偉大藝術的製作,
在那兒,文字不只用來表現可見的東西,也用來表現不可見的--不只是事實,還有感受與情緒--在那兒,
文字本身逃脫了它們順序性的模式,而把情感送入那些不受時空侷限的領域裏。

因果律   二元對立定律
如果你相信如一般人所接受的因果律,或者相信二元對立定律,
那麼你就會被那些定律所捆綁,因為它們將代表你的藝術技巧。
你只會由「架構二」汲取那些適合的東西來結構你的經驗。
只要你執著於一種技巧,你的人生圖畫將多少會顯得單調。

(練習)

非常簡單地: 你要某樣東西,你有意識的凝注於其上一會兒,
你有意識地想像它來到可能性的前列,更接近你的現實。
然後你把它像個小石子似地丟入架構二,兩個禮拜盡量不去想它,以某種節奏這樣做。

「架構三」
雖然我們(:賽斯與魯柏)的相會發生在你們的時間,在你們屋子的具體空間,
但原始的接觸必然是一個主觀的、內在的接觸,一種意識的交會而後被具體經驗到。
 那些接觸本身發生在一個「架構三」的環境裏。
以比喻的說法,那個架構存在得離你們自己的「架構二」更遠一步。

[約瑟的信心]
我有那簡單、深厚的信心,相信任何我在此生所渴望之事皆能由「架構二」降到我身。
在「架構二」裏沒有障礙,「架構二」能創造性的產生我在「架構一」裏想要的每件事。
我不必擔心任何一種細節。我所需要的只不過是對「架構二」之具創造性的「善」有簡單而深厚的信心。


節錄自:《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 &《夢進化與價值完成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靈85.真正的教育是用外在的教育啟動向內的學習,今日則反。「心理的完形」。心靈聯繫—你能借用其他可能自己的才能與知識,聯繫造成了相當持續不斷的「...



靈魂永生(P109)  https://bit.ly/2JlBMjm  
摘自20190506靈魂永生(.)
真正的教育是用外在的教育啟動向內的學習。
「心理的完形」——
心靈聯繫你能借用其他可能自己的才能與知識,聯繫造成了相當持續不斷的「滲漏」知覺到這些「善意的侵入性衝動」。
─══─‧─══─‧─══─‧─══─‧─══─
    然而,一件事可以被不止一個可能的自己所實現,而你會與某些可能的自己比與另一些更相像。因為你涉身於像這樣複雜的一個「心理的完形」裡,又因先前我說過的確實存在的心靈聯繫,你能借用一些你人格的這些其他可能部分的才能與知識。 
那種聯繫造成了相當持續不斷的「滲漏」不過,一旦你知覺到可能的系統,你也就學會對我在此稱之為「善意的侵入性衝動」有所警覺。這種衝動看似與你自己目前的興趣或活動不相連;「侵入性」是因為它們很快地進入意識,帶來一種陌生感,好像它們不是你自己的。這些事常能給我們各種的線索,比如說,你可能對音樂一竅不通,而某個午後你正在處理俗務時,卻突然有去買一把小提琴的衝動。
 (在十點六分停頓)這樣一個衝動可能表示,本體的另一個可能的部分對那種樂器有天賦。我並沒叫你跑出去買一只把小提琴,但無論如何你卻可以在合理的可能範圍內,把這個衝動付諸行動——租一把小提琴,或只是讓你自己對小提琴協奏曲熟習一些等等。 
要知道,如果這衝動是來自一個可能的自己,你會更快地學會這樂器。那麽不用說,可能的自己當然也存在於你的「將來」如同存在於你的過去一樣。沈緬於你過去的不愉快裡是非常不智之事,因為可能的自己的部分或許仍捲入在那個過去裡。對過去集中注意可能會有更多的「滲漏」與不利的認同,因為那個「過去」是你和由那特定源頭躍出的任何可能自己的一個「共同背景」。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靈84.寂寞、孤立感是由自我的固執防衛而生。「可能的自己」都能獲得價值的完成,並增益了本體。你自己與其他可能的自己之間有種自然的吸引力,與能量的...



靈魂永生(P109)  https://bit.ly/2JlBMjm  
摘自20190506靈魂永生(.)
寂寞孤立感是由自我的固執防衛而生。
可能的自己一定要獲知其他的可能的自已,了悟所有的都是「真正本體」之種種不同的顯現。 
「可能的自己」並沒在某個超我中「迷失」、埋葬或被否定,沒有自由意志、自主性或個人性。(「可能的自己」都能獲得價值的完成,並增益了本體)
你自己與其他可能的自己之間有種自然的吸引力,與能量的同時推進有關的電磁性關聯。
在所有的「你」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關係,彼此有一種統一的、交感的、情感上的反應,這種聯系在夢境中非常明顯。
整個本體的各個不同部分之間,在夢中有相當多的溝通
─══─‧─══─‧─══─‧─══─‧─══─
 (十點十二分)可是,在那一剎那,那整個的經驗會兜頭撲向他。想像力會把門打開,而給他去感知的自由,但不會有幻象產生。這是一個簡單的試驗,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環境下做,雖然獨處是很重要的。
 不過這樣一個實驗不會把你帶得太遠,而且那個選擇了你所否定的行動的「可能的自己」與你所知的自己,在某些重要的地方是很不相同的。每一件精神性的行為都打開了一個確實的新次元。就某一種方式來說,你最微不足道的念頭都孕生了新的世界。


 這並不是一個枯燥的形而上的聲明。它應在你心內喚起最強烈的創造力與臆測。任何生物都不可能絕育,任何念頭都不可能死去,任何才能也都不可能被荒廢!


(十點十九分)那麽,每個可能的實相系統自然也就創造了其他的這種系統,而任何一個行為,實現之後,都會帶來無限量的「沒實現」的行為,它們也終究都會實現。且說所有的實相系統都是開放的它們之間的分界是為了方便而武斷地決定的,但所有實相全都同時存在每一個都彼此支持並彼此增益。因此你的所作所為也都反映在你「可能的自己」的經驗上,反之亦然。
 按你開放與接受的程度,你可由你「可能的自己」的各種經驗獲得極大的好處,又可以從他們的知識與才能獲益。你也常常十分自發地在夢境這樣做,而在你看來像是一個靈感的東西,常常是另一個自己想過卻沒有實現的思想。你調準頻率收到了它而把它實現了,你明白嗎? 
你曾斟酌過而沒用到的概念,也可被其他的可能自己以同樣的方式揀到。自然,每一個可能的自己都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你」,而對他們任一個,你就是那可能的自己;但透過「內在感官」你們全都知覺到你們是這個完形的一部分。


事實上它根本不能說是個作品,而是「變為」的一個過程。「一切萬有」也不是個已完成或未完成的產品。有可能的神就如有可能的人;但這些可能的神全都是你可謂「一切萬有」的靈魂或本體的一部分,正如你的可能的自己全是你的靈魂或本體的一部分。 
當然,「一切萬有」可能在其中獲致實現的次元遠遠超過你現在所能得到的。以一種方式來說,你曾透過你的思想與欲望創造了許多可能的神。他們變成了相當獨立的心靈本體,在其他的存在次元裡實現。這個唯一的「一切萬有」所知覺的,不止是它自己的本質與所有意識的本質,它也還知覺它無限量的可能自己。由這裡我們再談下去的話,所談的主題已無法以文字來描摹了,所有的話都變得無意義了。 
「一切萬有」的本質只能透過「內在感官」來直接感覺,或在一個較弱的溝通裡,則可以透過靈感或直覺來感受它。這種實相之不可思議的複雜性無法以語言來詮釋。
可能性是你看不見的心理環境的一個一直存在的部分。你就生存於可能的實相系統中,它不是個與你分開的什麽東西。到某個程度來說,它就像是你目前活在其中的一個大海,你在它內而它在你內。偶爾你會在意識的表層上臆想,如果你作的是別的決定,而非你曾作的決定,那事情又會如何演變呢?好比說,選擇不同的配偶,或在另外一個地方住下來的話。你可能猜測,如果你寄出了那封對你後來決定不寄的重要的信,結果又如何?而只有在這種小小的臆測裡你才曾質疑過可能性的本質。但在你和所有與你有過關系的人,以及在作重大的決定時所涉及的人之間,有很深的關聯存在。 
(九點二十八分。)這些關聯並不是如星雲般模糊的,它們是把你們一個個綁在一起的極深奧的心理上的交互聯系,尤其是存在於一個心電感應式的架構裡,雖然這可能是在正常意識之下。可能發生卻未實現的實質聯系在實相的其他層面完成了。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夢遊迷宮&語言的奇蹟


   • 《個體實相的本質》      • 《夢境演化實現價值》      • 《未知領域的本質》      • 《靈界的啟示》      • 《個體與共體事件之本質》      • 《健康的奧秘》      • 神秘力量的探索      • 《心靈本體的特性》      • 《靈魂的永恆存在》      • 《哲思心法練習》      • 心靈的甘霖      • 生活正能量語錄      • 哲学智慧探索  

夢遊迷宮:冥想與賽斯的智慧,尋找生命的自由方向

夢遊這種活動,彷彿是一場神秘而神奇的冒險,帶領我們穿越頭腦的未知領域,揭示了內我對於肉體的驅動與引導。在頭腦還未定型的階段,內我似乎擁有一種非比尋常的力量,教導肉體走遍意識的迷宮,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這種夢遊的活動展現了內我對於肉體的影響力,仿佛一位導演引導著肉體在夢境中自由穿梭。然而,當人們開始質疑、探索夢遊的奧秘時,往往伴隨著更多的阻礙。這種質疑的理性問題似乎成為了一道牆,阻擋了內我教導肉體的自發性移動,使得身體無法平順地追隨內在的引導,好像是被自己的思考所困擾,無法自由地前進。

這種現象呼應了人類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困境。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信仰、動機和目標時,往往會面臨到更多的阻礙和挑戰。這些理性的思考和質疑,雖然有其必要性,但同時也可能成為一種限制,阻礙了我們自己的自發性行動,使得我們難以真正聆聽內在的聲音,無法自由地展開內在的冒險。

然而,賽斯的觀點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絲啟示。賽斯可能會指導我們放下過多的理性質疑,讓內在的力量自由流動,重拾對生命的信任。在夢遊的迷宮中,或許是我們與內我深度連結的一個象徵,而通過賽斯的智慧,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突破困境的鑰匙,讓內在的引導重新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夢遊,就像是一場靈魂的漫遊,尋找著未知的奇蹟。讓我們在賽斯的啟示下,敢於放下理性的束縛,重新與內在的智慧對話,讓夢遊成為一場真實而深刻的冒險。在內我的引導下,我們或許能夠超越困境,找到生命中更深層的意義。

 

若想在夢遊的迷宮中找到方向,以及在理性的追問中保持自由,或許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1. 1.冥想與意識放鬆: 透過冥想與深層的意識放鬆,讓思緒平靜,開啟心靈的通道。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容易接收內在的引導,減少理性的干擾。

  2. 2.夢境記錄與分析: 持續記錄夢境,並進行分析,有助於理解內在的象徵和信息。透過夢境的揭示,或許能更清晰地看見內我對於生活的指引。

  3. 3.接受不確定性: 將生命視為一場冒險,並接受其中的不確定性。不必對一切都有確定的解釋,讓自己更容易跟隨內在的流動。

  4. 4.實踐賽斯的觀點: 學習放下過度的理性思考,嘗試理解賽斯的智慧,將內在的力量視為引導,而非受限的因素。接受內在的智慧,或許能夠超越困境,找到更深層次的意義。

  5. 5.心靈導師或輔導: 尋求心靈導師或心理輔導的協助,他們可能能夠幫助你更深入地探索內在的需求和目標,提供指導與支持。

這些方法並非一勞永逸的解決之道,而是一個逐漸建立與內在對話的過程。通過實踐這些建議,或許能夠更自由地走過夢遊的旅程,找到生命中的美與愛的永恆價值。

語言的奇蹟:探索人類豐富多樣的表達藝術

人類天生擁有一種與語言相連的固有傾向,這種傾向使我們能夠以獨特而豐富的方式進行溝通。無論是口語的言語、繪畫的藝術還是寫作的文字,這些表達方式都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工具,展現著語言的神奇特質。

語言,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藝術。人類使用語言不僅是為了交換信息,更是為了表達情感、思想和內心的世界。這種表達不僅局限於口語,也包括繪畫和寫作。透過繪畫,我們能夠以圖像的方式傳達情感和想法,將心靈的奇妙之處轉化為色彩和形狀的交織。而寫作則是一種更加抽象和深入的表達方式,文字的選擇和組合能夠編織出無窮的意境,讓讀者深入思考。

語言的神奇特質體現在它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不同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彰顯了人類文化的豐富多樣性。每一種語言都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反映了特定文化的價值觀、歷史和生活方式。這種多樣性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個現象。

然而,語言的奇蹟並非僅止於此。賽斯的觀點告訴我們,所謂的奇蹟實際上只是未受阻的自然結果。這種觀點挑戰了我們對奇蹟的傳統認知,使我們重新思考事件和現象背後的真實本質。或許,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種種奇蹟都是自然法則和宇宙智慧的體現,只是我們未能完全理解的表現形式。

換言之,語言的奇蹟可能就是人類與自然、宇宙互動的一種表現。當我們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時,或許正是在參與一場自然法則的表演,與宇宙共鳴。賽斯的觀點提醒我們,奇蹟並非超自然的存在,而是生命和宇宙共同存在的自然結果。

因此,讓我們欣賞語言的神奇特質,將其視為與自然共舞的藝術,並在這場交流的奇蹟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透過語言,我們打開心靈的大門,與世界深度連結,發現每一個言語符號背後的深奧意義。


BLOGAD

Datre對話 – 39 – 沒有揚升,而是屬於你自己的「轉變」

  Datre 對話  1~50 Datre 對話  – 51 –100 Datre 傳導  - 101~150 Datre 傳導  - 151~200 Datre 傳導  - 151~200 Datre 對話  - 201~234 Datre對話 – 39 – 沒有揚升,而是屬...

創造.探索.覺知. 生命旅行......安於當下